這次回瑞典,幸福感指數大幅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
好多亞洲的食材像是韭菜、鴨血、百頁豆腐,或是像白鯧白蝦等漁獲海鮮
甚至連千張豆腐皮、一之鄉蜂蜜蛋糕、微熱山丘鳳梨酥等零食
不是城裡新開的亞洲超市可以買得到,就是北歐台灣人社團裡團購得到
我想這是疫情之下衍生出來的新興市場所帶來的日常小確幸
今天就要來分享減醣(飲控)人必學的千張餛飩
買來的千張皮是正方形,對切再對切成四份就成這樣一張餛飩皮
通常我一顆餛飩會包大概20克,一餐大概吃六顆,就有120g左右的肉類
這次分享的的內餡
我是用一半的基礎肉餡(200g)+一半的蝦泥(200g)
有時我會用一半的基礎肉餡去搭一半的櫛瓜/絲瓜丁也可以
然後三根剝皮辣椒跟兩根蔥切小末拌進去
跟櫛瓜麵一起燙好後,淋上之前分享的韭菜醬就超好吃
不過千張豆皮本身沒有黏性,得靠內餡去黏著固定
所以在包法上我特別研究了一下
這個包法是最能包大顆又包起來很美的包法
把皮擺成菱形狀,然後內餡擺正中
角跟角中間先往內收貼在肉餡上
然後再把這四角往中心收口黏好就完成了
一般我會多做一些凍起來,隨時可當211餐盤的蛋白質選擇
只要把做好的千張餛飩放在一個撒上一些麵粉的盤子中
放到凍箱冷凍定型
定型後再裝到保鮮盒裡,隨時取用都很方便
現在來說材料作法
基礎肉餡
梅花肉打成絞肉400g
東和麻油薑泥一大匙
自製蔥油一大匙
醬油膏一大匙
胡椒鹽一小匙
香油一大匙
十三香半小匙
鹽巴少許
(沒有麻油薑泥跟蔥油,可改用現磨薑泥和蔥花,但香氣有差)
剝皮辣椒鮮蝦
這個口味就是用200g的基礎肉餡+200g的蝦泥
蝦泥我放調理機打,加適量粗粒黑胡椒粉跟一大匙的魚露
然後再加三根剝皮辣椒及青蔥切末拌勻成內餡
櫛瓜鮮肉餛飩
(老爺吃螺絲粉,我偷他的湯頭煮櫛瓜麵、餛飩還有涮肉片青菜)
這個口味就是用200g的基礎肉餡+200g櫛瓜丁
拌勻後即可用我剛說明的包法去包即完成
以後有在開發其他新口味的千張餛飩再跟大家分享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