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日式家常小吃~可樂餅☆
還記得05年人生第一次自助旅行,拜訪了空氣中滿溢著花香,有著浪漫薰衣草花海的富良野;讓人誤以為自己走在漫畫裡,隨處可見童話般山丘的美瑛;宛如上帝遺落人間的調色盤,變換著希臘天空藍、琉璃翡翠綠、深色百里香、勃艮地葡萄酒紅各式外衣的五色沼;帶著濃濃歐洲風情的層雲峽溫泉街;以肥美鮮嫩帝王蟹著稱的札幌;最後一站則是來到了血拼天堂東京。
這趟旅行有著我人生許多的第一次。第一次在滿天星斗下望著懸崖峭壁泡著溫泉;第一次嚐到帝王蟹,終於相信「在我舌尖跳動」的形容詞不是騙人;第一次奮不顧身的摔開體重計,著了魔似的大啖冰淇淋(薰衣草、哈密瓜、綠藻、海膽……);第一次當起背包客住進YH,遇見來自各國不同背景的有趣人物(最妙的是一個高齡70歲,遠從大阪騎著野狼直奔北海道的活潑歐吉桑,整晚嘰哩瓜拉的對著我講英文、熱心的教我打桌球);第一次幾乎每天必吃「可樂餅」,管他是超市熱食部、巷口路邊攤還是百貨公司的美食街,都曾讓我灑過銀子就為了買它。
倒不是我以吃盡全日本的可樂餅為目標,立志當個「可樂餅達人」。而是它豐富多變的口味、親民的價錢、可及性高(就像台灣隨處可見的蔥油餅攤販)、又容易飽足,怎麼看都是背包客祭五臟廟最佳的伴侶。所以充斥著我18天日本行的豪華奢侈大餐組合就是~前菜:「水蜜桃」、主菜:「可樂餅」外加放後甜點「冰淇淋」。
回到台灣後,這外表酥脆,內餡香軟的「可樂餅」,並沒有因為在日本疲勞轟炸式的吃法而將它從我的美食選單中去除,那鬆軟充滿奶香的滋味依舊讓我魂牽夢縈。在看過「料理東西軍」介紹後,才知道可樂餅的日文發音,來自於法文的『Croquette』。這原本是法國的家庭料理—炸肉餅,相傳在明治年間登陸日本,經過擅長改良的日本人發揚光大,目前已為日本洋食的代表性食物之一,更是中小學生放學後最愛的點心選擇(就像台灣中小學生放學後最愛在校門口買炸雞牌、蔥油餅是一樣的道理吧!)。
馬鈴薯是這道料裡的靈魂人物,配上絞肉、洋蔥或是玉米、鮪魚…等各式配料,就能變化出不同的口味。同樣的,在準備可樂餅材料的同時,這些食材組合一樣也適合拿來製作寶寶的副食品~「牛肉玉米洋芋泥」、「鮪魚青豆洋芋泥」…等,只要在未加上調味料前,先將要製作寶寶副食品的部分取出加水打成泥即可。
◎ 食譜來源:蘿瑞娜黑白煮
◎ 材料(約12個可樂餅+寶寶4份100克的食物泥):
1. 馬鈴薯:4-6顆(約700-800g)
2. 牛絞肉:250g
3. 玉米:120g
4. 洋蔥:80g(約小型的一顆)
5. 奶油1大匙
6. 鮮奶油100ml(沒有鮮奶油的可用鮮奶代替)
7. 鹽、白胡椒粉適量
8. 麵粉適量
9. 蛋一顆
10. 麵包粉適量
11. 高麗菜絲適量
◎ 作法:
1. 馬鈴薯放入冷水鍋中煮熟(或直接放入大同電鍋蒸熟),把煮熟的馬鈴薯壓成泥,再放入濾網中用湯匙刮壓過濾(這樣才會有綿密薯泥的口感)。
2. 牛絞肉直接放入熱好的炒鍋中,中火炒到牛脂融化肉香味出來,再依序放入奶油、洋蔥、玉米,炒到香味出來(洋蔥不需要炒到爛,留點脆脆的口感比較好),再加入適量調味料調味。
3. 把炒好的餡料放入馬鈴薯泥中,再加入鮮奶油拌勻。
4. 把薯泥捏成適當大小後,均勻的沾上一層薄薄的麵粉,再沾上一層蛋液,最後裹上一層粗粒麵包粉即可準備入鍋。
5. 起油鍋,待油溫至170-180度即可把過完三關的可樂餅入鍋油炸至雙面金黃即完成。(我個人不喜歡用炸的,通常會用半煎炸的方式,油量會用的比炸的少)
※搭配高麗菜絲及日式烏醋一起食用會更爽口喔!
寶寶的牛肉玉米洋芋泥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