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1788  

養了這株蟹爪蘭三個年頭,今年秋天才驚覺它幽幽地在客廳一角含苞待放

而我們的孩子是否也需要這樣的醞釀期,吸足養分後才自信綻放

 

你懂孩子求愛的訊號嗎?

前些日子,看好友在臉書上說才開學沒多久,他就已經被老師叫到學校去好多次,現在都怕哪天再接到老師的電話又被請去學校。其實綺綺剛出生的時候,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。那時小比出現嚴重的退化行為,先別說在家隨處大小便,一不順他的意就躺在地上大哭,我很擔心這樣的行為會延續到幼稚園去,所以每天到下午要接小比回家的時候,總是特別戰戰兢兢。連著一兩個星期,老師給的總是『他今天很棒,中午自己吃得很好,和誰玩的很開心……』等正面的評語,後來我終於忍不住問了老師:『他最近會不會躺在地上亂生氣?他會不會變得愛哭什麼都裝不會?他會不會……』。老師只是輕輕拍了我的肩,笑笑的說『不要擔心,他在學校的表現真的很棒,我想他只是想要你多抱抱他』

 

雖然我早有心理準備,小比在面臨家中多了名新成員(尤其擺明就是來跟他搶奪父母的關注),一定會有爭鋒吃醋的行為反應,但經過老師的點醒,我才發現,其實我只是『知道』他會有退化行為,但卻沒真的了解並同理他的情緒。後來,我不再執著於『為什麼你開始不吃食物整天就跟著妹妹一起喝ㄋㄟㄋㄟ』,『為什麼你明明已經自己會到小馬桶大小便現在又說要包布布』這些帶有責難意味的想法,取而代之的是多給他大大的擁抱、多告訴他我有多麼愛他、多讚美他任何正向的行為。把這些惱人的退化行為視為小比求救甚至求愛的訊息。果然漸漸地他又回到原先那個貼心快樂的小比。我們常常只關注到小孩是不是『持續在進步』,但卻忽略『每一次退步都是孩子進步的基礎』。孩子的能力行為,本來就會進進退退,如果我們能在他們退步退化的時候,多給予鼓勵及等待,這樣的支持會給他足夠的安全感,讓他接下來踏出去的每一步更穩當更踏實,而孩子的『退步』才能轉化成養分,這樣他的『進步』才會更扎實穩健。

 

孩子正向行為的養成,從讚美開始

也許是大學受的訓練影響,我是個不吝惜給孩子讚美的媽媽。只是讚美要怎麼發揮它最大的功能又是一門學問。最耳熟能詳,被大家用的最普遍的就是『你好厲害』『你好棒』『你好聰明』……這些很容易說出口也很容易被忽略的讚美。因為這樣的稱讚孩子聽久了,其實你有說等於沒說。有人說,話要說到心坎裡,其實讚美也是。『具體的讚美』是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由衷的稱讚,也讓你的讚美能達到增強效果的方法。舉例來說,當比比在我下車的時候要我注意後方的來車,我就會說『小比你好細心喔!會提醒媽咪注意車子,你會保護我的安全耶!』或是當我需要我的計時器烤蛋糕,但卻被小比綺綺拿去計時看卡通時,小比提醒我烤箱上就內建一個計時器,我就會說『你的記性怎麼這麼好,我都忘記烤箱有這個功能了!還好你想到了這個辦法,我們就同時都有計時器可以用了!』。也就是說,你得具體描述出覺得孩子很棒很厲害的地方在哪裡,這樣的讚美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注,也能有效增強孩子這些好的行為。

除了『讚美』,多用『正面語詞』也是讓孩子發展正向行為重要的關鍵。記得大學時有門課教授要我們擬定5則班級常規來協助班級經營。一開始同學們大部分所訂出來的規則都像是『上課鐘響後不准說話』『不准隨意離開座位走動』『不准放雜物在桌上』……等帶有『不』的負向規則。後來老師要我們試著把這些規則中的『不』字拿掉再換句話說。結果這些帶有負面語詞的話竟能變成『上課鐘響後請安靜在位子上坐好』『請收好雜物,擺放要使用的書本及文具在桌上』這樣正向的訊息。不但聽起來少了令人不舒服的限制感,也讓學生更清楚被要求做到的行為。用在教養上也是如此,試問,一天中我們跟孩子說了多少次『不要……』?當你限制孩子行為的時候,有沒有提供任何他可以做的選項?在急著幫孩子關上一扇門的同時,別忘了告訴他哪裡還可以開窗。所以當我跟孩子說『不要看電視』的時候,我一定還會接著說『我們可以玩uno、堆積木,或是去大公園玩,還是你們想和媽咪一起烤蛋糕』等他們可以做的選擇。久而久之,孩子對於你說『不』的時候,不會有生氣耍賴大哭的反應,而是會試著跟你討論『他們可以做什麼』,這也是訓練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種方法。

 

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

今天在親子天下看到了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這樣的文章分享,所以才有感而發寫了這篇文章。每個孩子其實都渴望被關注也希望被肯定,但我們的掌聲如果總是獻給那些成績好的小孩,那麼會有多少小孩都在挫折和不被肯定中長大。如果學校是這樣、大環境是這樣,你感嘆無力改變大眾,但至少你可以從自己做起,發現你孩子的那個亮點。體能好可以是亮點、貼心溫柔可以是亮點、愛唱歌可以是亮點、搞笑歡樂可以是亮點、對昆蟲如數家珍可以是亮點……文章中提到『最後一名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,他只是光點隱晦,沒被發現;當他有機會在小領域獲得肯定,才能產生正向月暈效應,照亮其他地方。』

 

就如同作者舉例『很多人不會游自由式卻很會游蛙式、不會唱情歌卻很會唱軍歌、不會畫素描卻很會畫國畫、不會打籃球卻很會打桌球……這個現象就叫做「領域特定」(domain-specific)』,因為每個領域都還能再細分成次領域、次次領域,當孩子在某個小領域受到肯定並成功後,他就會將成功擴散到其他領域。在他建立自信、贏得尊嚴後,會讓他對其他領域的學習恢復動機,也會有較大的挫折容忍力。持同樣教育觀點的還有美國心理學家Gardner,他在1983年提出『多元智能』(multiple intelligence)理論。將人的智能分為語文智能、邏輯數學智能、空間智能、音樂智能、肢體動覺智能、人際智能、內省智能、自然觀察智能。傳統上,學校教育只著重在學生數學及語文上的發展,IQ智力測驗也僅涵蓋邏輯數學、語文、和空間智能,但這並不能顯現人類智能的全部,例如運動員的肢體動覺智能較強,CEO的人際智能較強。根據的理論,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,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某些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,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,要引導學生運用其強項學習,利用強勢智能來提昇弱勢智能。而每個小孩的強項智能,就是他的那個光點。身為媽媽(家長)的你,看到了孩子的那個光點了嗎?

 

瑞典立體書封ok.png  

購書網址:博客來 、金石堂 誠品讀冊生活

 

蘿瑞娜的幸福廚房

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蘿瑞娜 Lo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